春光无限耕耘忙宏图优配,乡村处处好风光。
5月9日,走进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,田野绿意浓,农民劳作忙,欣欣向荣的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最厚重的底色。
“大棚”经济激活四季农业
位于月牙湖乡东北部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,拥有全区规模最大的蜜瓜种植基地,面积达到6500亩。放眼望去,淡蓝色温棚整齐排列,犹如浩瀚的“穹顶”,延伸至视线的尽头。温棚下,农民们身影忙碌,快速将培育好的蜜瓜苗一棵棵载进地里,覆上土壤。3个月后,这里将迎来收获季。
“今年,我们种植了13种蜜瓜,通过数字化智能灌溉和田间科学管理,预计总产量达到23000余吨。现在,公司实现了从育苗、种植、包装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,可吸纳本地群众季节性用工800人,长期性用工500人。”穹顶宁夏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福说。
34岁的村民沈萍穿梭在大棚里,一边指导村民栽苗,一边查看整体作业进度。“来蜜瓜田工作3年了,学会了技术,提高了收入,日子好了,心气也足了。”沈萍告诉记者,蜜瓜种植基地建成后,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,两年前,外出务工的丈夫也回家挣上了钱。如今靠着技术劳动,自己每月收入6000元,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。
园区的另一边,占地600余亩的72栋日光温棚,集中种植了蟠枣、无花果、蟠桃、蜜光葡萄等经济果,其中蟠枣占比最高——这里也是全国最大的蟠枣种植基地。
“园区种植的水果品种丰富,收获季从6月一直能持续到10月,吸引周边的游客前来观光采摘的同时宏图优配,也为附近的农户提供了较多就业岗位。”涌捷精品水果产业园工作人员王涛介绍,目前,产业园的田间管理和采摘等工作,均由前来务工的农民负责,不少农民工吃上了“技术饭”、有了稳定收入。
在产业示范园区周边,依靠特色产业“种”出好光景的农户不在少数。伴随着菌菇、蓝莓等果蔬产业发展,月牙湖乡实现了特色农业四季种植,填补了农闲空白。越来越多的农民依靠学技术、勤劳动增加了收入,“在家门口就业”也能挣上钱、养好家。
乡村要振兴,产业必振兴。
近年来,月牙湖乡聚焦乡村振兴,以发展现代化设施温棚种植产业为重点,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,建成设施温棚502栋,种植规模达到1.2万亩,大力发展精品特色果蔬,逐步引进优质企业,培育形成以蜜瓜、花卉、菌菇、蟠桃、蟠枣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,为乡村振兴有效赋能。
规模化牛产业助力发展更“牛气”
特色种植产业发展红火的同时,月牙湖乡立足自身优势,规划建设了肉牛养殖园区,为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正在建设中的宁夏花花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万头牛场基地,随着各类基建设备的紧张运行,养殖场雏形初现。建成的养殖场内,3100头西门塔尔肉牛已完成“入住”,待今年7月项目整体完工后,将全部投入生产。
宁夏花花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继宁介绍,公司万头牛场项目总占地面积901.2亩,计划投资1亿元。牧场采用现代化饲喂管理技术,使用牧场数据管理系统和全混合日粮(TMR)精准饲喂监控系统宏图优配,实现数字化、精准化饲喂。
“项目建成后,年销售优质肉牛将达15000头以上,可新增100多个就业岗位,带动周边农民种植结构调整和农副产品资源化利用。养殖场对牛粪进行高温发酵处理后还田利用,年产固体有机肥3.2万吨,可保障周边地区11000亩玉米、6000亩蔬菜、果园进行无公害、绿色食品生产用肥。项目的建设还将产生3000吨饲草和40000吨青储草料需求,将有效促进本地生产结构调整、提供更多就业,助力乡村振兴。”李继宁说。
目前,月牙湖肉牛养殖园区共入驻规模化肉牛养殖企业15家,肉牛存栏达1.6万头,年出栏量达1.42万头,带动本地群众稳定就业100余人,人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,已初步形成集规模化、现代化于一体的肉牛养殖基地。
肉牛产业发展“牛劲十足”的同时,奶牛养殖发展规模化产业化效应明显——
投入生产的月牙湖万亩奶牛养殖园区占地面积1.28万亩,共有奶牛养殖企业9家,存栏奶牛2.7万余头,生鲜乳年产量12.5万吨,年产值约5亿元。
兴庆区月牙湖乡党委副书记、政府乡长方学芬介绍,近年来,兴庆区月牙湖乡深入贯彻落实乡村全面振兴部署要求,立足“四园区一基地”产业布局,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、规模化、品牌化全产业链融合发展。
蓬勃发展的产业,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强劲脉动,充满希望的田野,托举着农民增收的幸福生活,月牙湖乡生产正忙,风光正好。
月牙湖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内,蜜瓜棚里的村民正在栽种蜜瓜苗。
月牙湖肉牛养殖园区内,宁夏花花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万头牛场基地正在建设中。
位于月牙湖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日光温棚里,蟠枣长势喜人。
(宁夏日报记者马越/文祁国昌/图)宏图优配
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